close

不動產價格資訊的缺乏,造就了估價師的誕生

 

但說穿了

不過就是臉皮要厚一點,到處跟人要案例

我還曾經要到民國九十二年的案例 (那件案子是要估民國九十二年的價格)

 

做估價快一年了

唯一的感想就是當面拜訪一定比電話訪問功效來的大

 

我沒有辦法跟學姊一樣,用電訪就可以找到案例

所以我都很認命地一家一家跑

就這樣靠著與仲介交換名片,而拿到了案例

 

最近公司很喜歡把五股工業區的案子交給我

五股我第一次做的時候就很乖地去拜訪仲介

所以有認識幾個好仲介

常常會提供資訊給我

 

曾經想過下次去看五股案子時,買點小東西過去謝謝那些仲介

但是想想後,會覺得這樣好像很奇怪

好像在以物易物

不喜歡這種有目的的感覺

 

今天跟協理討論案子時

協理問"五股那邊你應該很熟了吧?!很好做吼?!"

我說"還好啦!!五股那邊的案例都在仲介手中,我都常常打電話去煩我拜訪過的仲介"

協理說"那你要會做人點啊!!下次去記得請人吃飯,不然送點小禮物!!回來報帳我幫你簽"

我 "喔...."

 

我還是覺得這樣子很奇怪

因為目的而接近別人

一點都不單純

這種社交我可以假裝學的來嗎?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hyllis 的頭像
    Phyllis

    Phyllis無聊的小觀察

    Phyl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